中國房地產新方位
2016年12月14日~16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7年經濟工作進行了部署。此前的12月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已對明年經濟工作提出了基調。可以看出,2017年中國經濟主要任務依然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種情況下,對房地產的定調中,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去庫存”的提法就被“長效機制”取代了。按照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提法就是:“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但這并不等于房地產去庫存任務就不存在了。事實上,盡管我國商品房庫存已連續九個月下降,但基數仍很高,尤其是廣大三四線城市,天量房地產庫存仍然是困擾當地經濟的最大問題之一。只不過,我國房地產市場呈現出相當復雜性,一二線城市過去一年量價齊升和三四線城市市場低迷并存,這就要求我們政策更加謹慎和理性。
我國房地產市場不但分化嚴重,而且仍未擺脫市場化初級階段的大起大落弊病,地方政府對市場的調控仍偏重于短期化、運動化的行政化手段,看上去轟轟烈烈,也的確壓制住了房價飆升的勢頭,但這種運動式的調控,并不會根本改變市場供求關系,其“藥效”必定是短暫的,還會加劇市場大起大落。
中央提出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就是要讓政府和市場擺脫這種“貓捉耗子”式的游戲套路,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機制,實現市場供求平衡,擺脫大起大落的宿命。
房地產市場之所以要平穩健康發展,是因為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不僅是因為其市場規模大,今年前11月銷售額就超過了10萬億元,占全國GDP近1/6,也不僅因為其牽涉上下游產業鏈范圍廣,對經濟拉動力強,更重要的是房地產不只是具有使用功能的消費品,而且是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投資品,是我國大多數居民家庭財產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信用之源”,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主要抵押品,涉及貸款和其它金融資產數額巨大,其穩定性關系到金融體系的穩定。2017年是中國政治經濟周期的關鍵一年,這一年美國新政府上臺、美元加息、歐洲經濟波動,都會對我國金融和經濟環境產生不確定性,因此在召開十九大之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穩定關乎我國金融體系和經濟的穩定,顯得至關重要。
保持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目的是防止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其要義是要正視房地產的資產屬性和社會保障功能,正視人民的資產安全,既要防房價暴漲也要防房價暴跌,既要防止資產泡沫,也要防止房價暴跌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通過長效機制,既遏止少數城市房價暴漲,又推動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拆除我國經濟的一顆“定時炸彈”。
長效機制的內容,從過去幾年看,主要包括建立租售并舉的住房體制,建立住房保障機制,建立人地掛鉤的城鎮建設用地供應機制,住房和土地供應與市場需求相適應,包括房地產稅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產城合一和城市群戰略主導下的新型城鎮化也是廣義的房地產長效機制的一部分。
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的建立,不是一日之功,從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始,已經連續4年提出,已經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作為2017年重要任務,在相關頂層設計方面將會有實質性進展。可以期待,隨著長效機制的逐步建立,我國房地產行業走得更快,更穩,更健康,逐漸奠定房地產行業的“新方位”。
(來源:中國房地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