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只風箏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
作者:龍娟梅
周末閑來無事,帶小孩去書店選課外書。閑逛之余,在暢銷書書架上看到一本書名很好聽的書——《追風箏的人》。當時腦海中想到的畫面:晴朗的天空,藍天白云,微微清風,一個很好看的小女孩拉著很大的淡藍色風箏在公園的草坪上開心的奔跑著,笑聲放佛充斥著整個公園。出于這個美好的書名聯想,我買下了它,走進了這個美國的阿富汗作家描繪的故事世界。而事實證明我這次的決定是對的。
然而有一點我錯了,這不是什么童話故事,也并非喜劇。
故事的開始,在阿富汗,說起這個我們的鄰國,并不是一個太平世界。我們總會把他與塔利班、戰爭、難民、死亡聯系在一起。讓我們想到的總會是一張張猙獰的臉、驚恐的臉、沒有輕松,更不會有笑容。就是戰爭,進一步推動了悲劇的發生。
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中,發生的一件悲慘不堪的事,令阿米爾感到自責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后來,已移居美國并成為知名小說家的阿米爾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邊是阿米爾父親的好友拉辛汗,他說哈桑已死,他要阿米爾回阿富汗,要他將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從戰亂中的阿富汗帶出來,不僅是因為他以前辜負了哈桑,還因為哈桑是阿米爾的同父異母的弟弟…
在這部小說中,高潮一個接一個,但不管情節多么令人震驚,它們似乎都是可信的。它是一個關于救贖的故事,是一個有些殘酷的故事。從最初的哈桑的承諾,到最后主人公完成自我救贖中,讓我感悟太多,對責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喜歡這本書的風格,它包含的東西很多:責任、誠實、愛情、友情、寬恕和贖罪。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豫;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涌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沖動。所有的情感一氣呵成,讓人覺得故事中的主人公們都在我們眼前。主人公最后的自我救贖,找到了自己的風箏,成為他自己期許的阿米爾。也讓我感觸頗深: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犯下錯誤,但關鍵是承擔錯誤的勇氣,在很多時候,因為腦袋瓜里一時錯誤的念頭,導致錯誤的行為,傷害到其他人,礙于面子,礙于需要承擔的責任,我們? 惺焙蜓≡裉穎埽穎芪頤塹拇砦螅穎芪頤嵌云淥說納撕Α?span>
喜歡這本書,還因為它寫的很細膩,很感人。即使是在面對過于強大的黑暗勢力的時候,善良的人們卻從不放棄希望!這是一個來自阿富汗地區的美籍作家,在小說中,更可以看到作為一個因恐怖分子和戰亂而陷于水深火熱的國家中的人民,他們在黑暗的天空里依然保留了能夠照亮天空和指引方向的星辰之光。對于和平國家中生活的平凡的我來說,激勵更多。
快消時代的我們,面臨各種壓力和擔當,往往會感到絕望或者迷茫。看過這些書里人民的堅強和希望,我覺得其實有些東西,不是準備好了一切再等你去做的,而是要學會自己去爭取,自己去努力。勇氣也許不能夠所向披靡,膽怯卻根本無濟于事。做人應該要有擔當,勇往直前,永不放棄。就算是在荊棘中,也要奮不顧身的綻放。不要輕易相信宿命,去追尋自己想要的,做一個追風箏的人,擁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無論它渺小或是偉大,也無論它是簡單或是困難,不試一試,又怎么會知道呢。其實呢,除了你自己以外,一切都是未知數。所以說,要相信,追夢者,總會有美夢之時。
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么,可以是面對困難時的一往無前;可以是面對無助時的些許安慰;可以是面對挑戰時的堅強決心;可以是面對邪惡事件的一腔熱血;可以是面對謊言識破后的誠實敘述;可以是面對好友背叛后的溫柔原諒,可以是更多的更多…讓我們勇敢地追!
最后,引用李繼宏老師翻譯的中文版文章的結尾:“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唇上掛著一個像潘杰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愿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要追的風箏!